峰会回顾丨圆桌讨论:产业区块链,路在何方?
万向区块链
2024-10-18 14:26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10 月 17 日,由万向区块链实验室主办的第十届区块链全球峰会圆满结束。本次峰会以“‘技’往开来”为主题,共吸引了数百名参会嘉宾,多位来自全球的重磅意见领袖,周边各类行业活动达到数十场。会上,腾讯产经主编刘鹏、万向区块链总经理陈斌、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首席技术官伍鸣在“产业区块链,路在何方?”圆桌讨论中深度探讨了区块链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并畅想了产业区块链未来的发展方向。下文整理自现场速记,有部分不影响原意的删减。

刘鹏:大家好,这是今天的最后一场圆桌——《炉边谈话:产业区块链,路在何方?》。我今天走在路边的时候,看到 2015 年到 2024 年的峰会主题,真的是感慨万千。十年时间,我们应该感谢万向区块链坚持了十年,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平台。让我们用掌声致敬一下万向万向区块链,致敬一下肖风博士,也致敬台上的伍总、陈总。在座的各位也都是从 1 到 10,也尝到了长期主义的红利,我们也给自己鼓一个掌。下面正式进入今天的炉边谈话的环节,请两位嘉宾先进行自我介绍。

陈斌:我是万向区块链总经理陈斌。确实如主持人所说,万向区块链连续办了十年峰会,我们想告诉大家做区块链,我们是非常认真的企业,谢谢大家。

伍鸣:大家好,我是树图研究院 CTO 伍鸣。树图研究院主要是致力于开发和探索新的公有链底层基础设施的团队。我们为高性能的公有链 Conflux 提供技术支持,输出了很多很好的技术。

刘鹏:过去十年,链的性能越来越强,同时产业区块链,所有产业融合的边界也越来越广。我想请两位讲一讲过去一年中,产业区块链发展到了哪一步,你们看到了哪些亮点呢?

陈斌:说到产业区块链,我认为过去一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各行各业开始考虑把区块链技术和实体经济结合在一起。比如今天我们讨论特别多的 RWA、STO,这些都是把实体经济和区块链结合在一起的产业应用。特别是最新的福布斯全球上的区块链 50 强企业,所谓的传统币圈的企业大概不到 10 家,有差不多 40 家都是传统行业,有贸易、银行等企业。包括世界 500 强企业最新的报告,50% 以上都在考虑建设自己的区块链相关的项目。我们看到传统行业往区块链上越靠越近。

伍鸣:我感觉产业区块链的发展达到了真正去落地应用的基本条件。比如从性能角度而言,最早从比特币、以太坊区块链刚刚诞生时性能非常差,性能问题阻碍了它去落地真正的实际产业。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产业区块链和公有链达到了上万 TPS 的速度,这就达到了基本可用的状态,就可以用这样的系统去尝试产业落地方案。

因为区块链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去中心化、安全性等。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就是做性能和安全性的权衡。产业区块链的发展取得了性能进步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以没有牺牲太多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作为前提。所以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也是达到了一个合格的标准。

因为区块链是一个透明系统,在产业落地时,让用户在透明系统上去存放数据或交易时,就会有很多隐私性的顾虑。现在有很多隐私保护的技术,比如零知识证明、多方安全计算和硬件的可信环境等等,达到了基本可用的阶段,也为隐私性的保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再说应用场景。刚刚陈总也说了,现在产业区块链的发展,已经从之前的很多场景只是在纸上谈兵和推理的模式,现在变成了可以去初步落地的方案了。比如树图研究院支持的湘江树图承接了湖南政府的一些政务链的项目,可以把区块链应用在政务、民生的场景里。当然还有很多实际的其他相关场景,比如 RWA,就是把链下资产映射到链上进行通证化,来提高金融流转效率。比如说蚂蚁金服最近在香港推出了 RWA 资产产品,我认为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另外在用户体验方面,因为在区块链的系统里,用户跟区块链交互的模式,最早的时候都是一些密码学的东西,比私钥账户,还有助记词。这对 Web2 的用户来说,体验很不好,这增加了使用区块链的门槛。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比如抽象账户,在手机上通过 BSim 卡或者手机本身支持硬件加密技术等方式,使得用户可以采用一种类似于 Web2 的交互方式与区块链进行交互,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让产业区块链在产业中落地的基础。

刘鹏:陈总和伍总讲了区块链如何从专业技术走向产业、走向大众。谈完亮点之后,当然也有难处。我们讲一讲在落地时,具体有哪些需要攻克的难点呢?

陈斌:我认为从产业发展区块链现在最大的挑战,是传统产业的从业者对区块链的价值和底层逻辑的认知不太够。因为现在很多人认为区块链,基于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特性发展出来的无外乎是三大类应用,存证类、确权类和溯源类。如果我们只是把区块链当作一个基本的技术去看待,围绕着这三大类应用去展开。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传统技术,比如中心化技术也能取代它。

区块链的共识、激励措施等功能,在产业里面,特别是联盟链领域用得比较少。就像今天肖风博士提到了 Web3 的“1995 时刻”。回看 1995 年的互联网,当时还是没有真正认知到互联网的本质,当时更多是把互联网当作一个信息发布的平台和邮件平台。我看当时所有的公司都在做门户,做邮件系统。当然,确实门户网站的信息发布和邮件都有一定的价值,这跟今天谈的存证、确权和溯源的价值一样,它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价值不够大,这也是那个阶段的互联网公司都很难找到盈利模式的原因。

互联网真正的大规模发展,是又过了十年,特别是 2010 年移动互联网出现以后,就找到了更多新的商业模式。但是把更多的新商业模式再抽象,无非也是四大类。一个是金融,一个是广告,一个是电商,一个是游戏,这是四大类商业模式。围绕着产业区块链,如果我们还把它当做一个简单的基础技术,只是做溯源、存证、确权,跟传统的中心化技术和中心化系统相比,它不一定有优势。

只有我们真正认识到区块链的本质,例如区块链的激励措施、共识特性,把它作为一个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以及大规模协作的基础设施。我觉得如何围绕着这两个特性再发展更多的应用,是产业下一步要去思考和开拓的方面。我认为只有把这两件事做好了,才能实现产业区块链的爆发式发展。

刘鹏:就是不能把区块链只当成一个技术,而是当作一个基础设施。下面请伍总进行分享。

伍鸣:其实产业区块链落地的难点有很多方面。首先是技术难点,虽然现在性能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如果我们考虑到和 Web2 一样规模的应用场景,还是相差很远。在技术上还是需要更大的突破,还是需要一段时间。

然后是生态。现在的产业区块链都是以联盟链为主,每一个联盟链都不太互通的,都是一个孤岛,难在上面构建一个非常大的生态。这就需要更好的跨链和多链融合的技术来推动运营模式的发展。

另一个就是标准化问题,区块链系统毕竟是个新东西。在一些已有的产品里去落地区块链,势必要打破现有的产品架构。如何减少对现有产品进行改造的代价,用更多的现有工具,把区块链的系统更好地集成进去,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更依赖于一些标准化的发展和推动。

我们在接口上做好了标准化,才会让集成没有那么侵略性,能够更好、更顺利地去做这件事。

然后是商业模式。比如说产业区块链的盈利模式到底在哪里?原来最早想的是区块链提供的是信用价值。但基于联盟链的区块链,它本身的信用价值相对于公链来讲我认为是低一些的。在落地产业区块链时,有多少实际场景、企业或者用户愿意为这种信用价值去买单,这很难说。所以很难把区块链真正的价值发挥出来。

这是以激励机制为基础的去中心化的通证商业模式,与现在的监管合规的政策矛盾所带来的困难。这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磨合过程,在监管合规的发展上,需要有一些突破,并找到更加合适的拓展点,能够让盈利模式真正产生在产业区块链之上。

刘鹏:标准化、盈利模式,以及与监管之间的平衡。这也让我想起来今天早上肖风博士所讲的,现在区块链发展到了“互联网 1995”时刻,回溯那个时间点会看到很多大型互联网企业也是那时候开始向外扩张,向全球用户展示自己的时候。

我们也看到在区块链过去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不管是技术优势,还是背后的人才优势,在海外已经得到了验证。想请二位讲讲出海的机会,比如说东南亚,比如说香港。

陈斌:其实国内是最早在全球发展的最繁荣的加密生态,后来因为政策的原因,现在都在谈区块链要更多要跟实体经济结合起来,而不能只是做纯原生的区块链经济。但是我们也往境外输出了很多国内人才。

在国内有特别长的制造产业链,例如早期的 DePIN 比较知名的项目 Helium,以及刚才 Arkreen 谈到的分布式新能源项目的,其实很多制造产业链都在国内。如果能够利用国内比较长的制造产业链,再加上在公链上比较好的 DePIN 模式,在海外可以结合起来有非常大的应用机会。

另外,国内传统 Web2 的互联网非常发达,从人才、商业模式方面都有非常多优势。例如现在基于 Telegram 的小程序生态,在国内很多人都有微信小程序类似的经验。怎么让 Web2 的人借助过去的经验和 Web3 的新观念及基础设施,在海外合规的环境下发展,这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另外机会:国内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和国内人才经验的优势。

伍鸣:产业区块链确实应该积极探索出海的可能性,产业区块链出海最大的好处是能够通过出海的方式,更好地和公有链场景相结合。出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扩展产业区块链,增加一些公有链的功能,从而达到公有链的运作方式。另外也可以通过和现有公有链的桥接,融入到公有链的生态里。

出海以后,从合规性角度来讲,更容易符合海外当地的合规政策,更好地改变你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同时,把产业区块链的技术和公有链技术融合,一方面可以解决产业区块链孤岛的问题,因为产业区块链一旦连上公有链以后,很多产业区块链可以通过公有链作为桥梁,把它们之间的数字资产和商业模式打通。

同时,产业区块链优秀的性能技术、安全性技术也能帮助改善公有链的扩容问题,使得公有链生态能发展得更好,这是双赢的一种场景。

刘鹏:时间很有限,我想再占用二位一些时间,最后一个小问题,比较快速。展望未来十年,你们觉得哪些领域能够取得重大突破,在产业区块链领域。

陈斌:简单来说,第一是跟 AI 相关的。现在 AI 最大的“癌症”就是数据被污染的问题,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大模型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因为训练模型本身用到的是错误的数据,AGI 又不断生成新的错误的内容来污染大模型。区块链和 AI 的结合在大规模有效数据的清洗方面,可以通过大规模协作发挥很大的价值。

第二是 DePIN,通过区块链基础设施让更多人和投资方参与,解决分布式基础设施大规模部署的问题,在这两方面应该是比较有前景的。

伍鸣:陈总说的我也很赞成,我再补充一点,我很看好 RWA 的方向。基于把稳定币大规模发行在链上,再把传统实物资产映射到链上,可以把传统金融的很多东西通证化,融合在区块链的场景里,会很好地提高现有金融系统的效率,会有大的发展。

刘鹏:其实 RWA 在国内也有厂商在海外做了有益的尝试,那就是 AI、DePIN、RWA。

时间已经接近尾声,最后想说一些我自己的感受。我们看过去十年,再展望未来的十年,希望万向区块链所做的长期主义能一直坚持下去,给我们搭建对话的平台,也期待像陈总、伍总这样的领军者,能够为产业区块链开更多路,浇灌更多的花,我们相约下一个十年。谢谢!

End



我们的使命






有信用方成价值,有创造方有信任










我们的愿景






成为全球领先的可信数字资产运营商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万向区块链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